膀胱炎是一種常見(jiàn)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約占尿路感染總數的50%~70%。因細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數為大腸桿菌,通常多發(fā)生于女性,因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門(mén),大腸桿菌易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癥狀是即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膿尿。
膀胱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膀胱炎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為化膿菌的感染。誘因有結石、異物、腫瘤或阻塞性病變,包括由于神經(jīng)系統疾產(chǎn)生的排尿功能障礙等。膀胱炎的急性炎癥的病理變化有粘膜充血、水腫、出血和潰瘍形成,并有膿液或壞死組織。慢性炎癥主要有粘膜增生或萎縮、肉芽組織形成,并有纖維組織增生,膀胱容量減少;或并發(fā)阻塞所引起的肌肉肥大,膀胱容量增大甚至有憩室形成等改變。還有一種特殊的炎癥變化是壞疽性膀胱炎,為梭形桿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等引起的嚴重膀胱炎癥。
膀胱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急性膀胱炎的診斷,除根據病史及體征外,需做中段尿液檢查。尿液中有膿細胞和紅細胞。為及時(shí)治療,可先將尿涂片行革蘭氏染色檢查,初步明確細菌的性質(zhì),同時(shí)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以后治療提供更準確的依據。血液中白細胞升高。在急性膀胱炎時(shí),忌行膀胱鏡檢查。
對慢性膀胱炎的診斷,需詳細進(jìn)行全面的泌尿生殖系統檢查,以明確有無(wú)慢性腎臟感染,男性病人需除外陰莖頭包皮炎、前列腺精囊炎;女性病人應排除尿道炎、尿道憩室、膀胱膨出、陰道炎和尿道口處女膜傘或融合等情況。
膀胱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現膀胱容積縮小,膀胱邊緣毛糙或不規則。
2.B超表現:膀胱腔縮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3.CT表現:慢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壁廣泛不規則增厚、膀胱縮小和內外緣不光滑,壞疽性膀胱炎還可見(jiàn)膀胱內氣體、盆腔內炎性滲出液。
4.MR表現: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號不均,以低信號為主。
膀胱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急性腎盂腎炎需與急性膀胱炎區別,前者除有膀胱刺激癥狀外,還有寒戰、高熱和腎區叩痛。結核性膀胱炎發(fā)展緩慢,呈慢性膀胱炎癥狀,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桿菌,尿路造影顯示患側腎有結核病變。膀胱炎與間質(zhì)性膀胱炎的區別,后者尿液清晰,極少膿細胞,無(wú)細菌,膀胱充盈時(shí)有劇痛,恥骨上膀胱區可觸及飽滿(mǎn)而有壓痛的膀胱。嗜酸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與一般膀胱炎相似,區別在于前者尿中有嗜酸粒細胞,并大量浸潤膀胱粘膜。膀胱炎與腺性膀胱炎的鑒別診斷,主要依靠膀胱鏡檢查和活體組織檢查。
慢性膀胱炎癥狀長(cháng)期存在且逐漸加重,一般培養無(wú)細菌生長(cháng),又找不到原發(fā)病時(shí),要考慮腎結核。腎結核病人半數以上有肺與生殖器等腎外結核病史,血尿多與尿路刺激癥狀同時(shí)出現,抗癆治療有效。膀胱炎時(shí),血尿為“終末血尿”,且抗菌治療有效。結核桿菌培養、尿沉渣找結核桿菌、腎盂造影及膀胱鏡檢查有助于診斷。有時(shí)腎結核常與普通尿路感染并存。如患者經(jīng)過(guò)積極抗菌治療后,仍有尿路刺激癥狀或尿沉渣異常,應高度注意腎結核存在的可能性,宜作相應檢查。
慢性膀胱炎需與膀胱癌鑒別。
膀胱炎應該如何預防?
1.平日保持自身的清潔。
2.做愛(ài)前後若能排尿盡量排掉,不要有憋尿情況。
3.可嘗試喝蔓越莓果汁,因為它具有減少細菌黏在泌尿道上的功效。
4.也可以大量喝水,以有效避免細菌入侵的可能性。
5.平時(shí)活動(dòng)期間因保持每2-3個(gè)小時(shí)有一次的排尿習慣,此外更要注意添加維他命B群和乳酸菌等等,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平日多注意些,就可以減少得到膀胱炎的機會(huì )了!
膀胱炎可以并發(fā)哪些疾?
可并發(fā)輸尿管進(jìn)行性狹窄、返流及隨之發(fā)展的腎積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