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東漢明帝派將軍竇固伐北匈奴,以班超為假司馬(代理司馬),別擊伊吾廬(今新疆哈密),戰于蒲類(lèi)海,有功。竇固看出班超的才于,派他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班超首先到達鄯善,與隨從襲殺匈奴使者,勸說(shuō)鄯善歸附漢朝。接著(zhù)西行至于闐,用計迫使于闐王殺死匈奴使者歸漢。第二年,前往西域西端的疏勒,廢黜匈奴人所立的疏勒王,另立親漢的疏勒貴族為王。這樣,西域在隔絕了65年之后復通中原,漢王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北匈奴又出兵攻破車(chē)師,受其控制的焉耆、龜茲也攻殺西域都護陳睦。東漢政府無(wú)力還擊,決定召回班超。疏勒舉國挽留班超,班超遂決計留駐西域,反擊匈奴。他先用疏勒兵擊敗匈奴控制的姑墨和莎車(chē)。再聯(lián)合西域各國的軍隊擊退大月氏貴霜王7萬(wàn)軍隊的入侵。公元91年(和帝永元三年),龜茲降于班超,漢以班超為西域都護。至公元94年,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各族又擺脫了匈奴的奴役,納于東漢都護的統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