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紹大統”8個(gè)年頭(1333~1340)后,順帝終于以罷黜伯顏,清算文宗系的勢力為起點(diǎn),迎來(lái)了他的親政自立時(shí)期。這一時(shí)期他曾兩次任脫脫為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和社會(huì )矛盾,大行文治,史稱(chēng)“更化”。這些措施對糾正伯顏擅政時(shí)的倒行逆施,解決尖銳的社會(huì )危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脫脫在當時(shí)被“中外翕然稱(chēng)為賢相”。脫脫曾于1344~1349年辭相讓位,1349年他復相后,面對搖搖欲墜的政局,其施政事跡有四:變鈔、開(kāi)河、京畿屯田、鎮壓紅巾軍起義?烧斔諒托熘,大敗張士誠于高郵之際,一場(chǎng)導致他政治生涯結束的厄運降臨到他頭上;侍右虿粷M(mǎn)“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被革職流放,1355年十二月,哈麻又矯詔遣使使用藥酒將脫脫鴆死。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堤壩的努力付之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