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概述
顳下間隙感染是指顳下間隙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主要臨床表現有顴弓上、下及下頜支后方腫脹,有深壓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
病理原因
顳下間隙(infratemporal space)位于顳骨下方。前界為上頜結節及上頜顴突后面;后界為莖突及莖突諸;內界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側面;外界為下頜支上份及顴弓;上界為蝶內大翼的顳下面和顳下嵴;下界是翼外肌下緣平面,并與翼下凳間隙分界。該間隙中的脂肪組織、頜內動(dòng)靜脈、翼靜脈叢、三叉神經(jīng)上、下頜支的分支分別與顳、翼下頜、咽旁、頰、翼腭等間隙相通;還可借眶下裂、卵圓孔和棘孔分別與眶內、顱內通加。
可從相鄰間隙,如翼下凳間隙等感染擴散而來(lái);也可因上頜結節、卵圓孔、圓孔阻滯麻醉時(shí)帶入感染;或由上頜磨牙的根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起。
臨床表現
顳下間隙位置深在、隱蔽,入感染發(fā)生時(shí)外觀(guān)表現常明顯,仔細檢查可發(fā)現顴弓上、下及下頜支后方微腫,有深壓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但顳下間隙感染時(shí)常存在相鄰間隙的感染,因此可伴有顳部、腮腺咬肌區、頰部和口內上頜結節區的腫脹,以及出現該合并間隙感染的相應癥狀。
診斷和診別
1.病史 顳下間隙感染前可能有上頜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史,上牙槽后神經(jīng)阻滯麻醉、卵圓孔麻醉、顳下-三叉-交感神經(jīng)封閉史也不可忽視。
2.臨床表現 由于膿腫所處的解剖部位深在而隱蔽,雖然患者高燒、頭痛、食欲減退、白細胞增高等全身感染中毒癥狀突出,但頜面部紅腫表現并不很明顯,而間接表現為患側上頜結節粘膜皺褶處紅腫十分明顯,前庭溝腫脹而變淺或呈膨隆狀,壓痛明顯、有波動(dòng)感,于該處穿刺易抽出膿液;顴弓上下及頜后靠上部有腫脹壓痛。
治療
應積極應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若癥狀緩解不明顯,經(jīng)口內(上頜結節外側)或口外(顴弓與乙狀切跡之間)途徑穿刺有膿時(shí),應及時(shí)切開(kāi)引流。
切開(kāi)引流途徑可由口內或口外進(jìn)行?趦仍谏项M結節外側口前庭粘膜轉折處切開(kāi),以血管鉗沿下頜升支喙突內側向后上分離至膿腔?谕馇虚_(kāi)多用沿下頜角下作弧形切口,切斷頸闊肌后,通過(guò)下頜升支后緣與翼內骨之間進(jìn)入膿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