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里烏斯·彼季帕編舞版本于1863年1月24日在圣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首演
彼得·古謝夫版本于1987年4月29日在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劇院(現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演
芭蕾舞劇《海盜》的情節集齊了所有能俘獲觀(guān)眾的要素:海盜、沉船、劫持、熾熱的愛(ài)和背信棄義,以及層次豐富的陣容與編舞、東方韻致的鮮艷戲服、異域風(fēng)情的舞段。正因如此,這部芭蕾舞劇已在國際上屹立逾一個(gè)半世紀。它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作曲家阿道夫·亞當以拜倫同名詩(shī)作為藍本譜曲,編舞家約瑟夫·馬季里耶創(chuàng )作了舞段,并于1856年在巴黎歌劇院上演。首演后,無(wú)數編舞家將其進(jìn)一步升華:新場(chǎng)景不斷增加,樂(lè )譜里也加入了其他作曲家的音樂(lè )片段。
《海盜》自此揚帆獨行,巡游歐洲各大舞臺。它隨編舞家朱爾斯·佩羅來(lái)到圣彼得堡,馬里烏斯·彼季帕以精致典雅的“花園之舞”一幕為喧鬧的東方集市添上一抹高貴氣質(zhì)!逗1I》流傳至今,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穿插啞劇交代人物關(guān)系。整場(chǎng)演出既有精彩的獨舞,也倚重群舞,編舞極盡所能地展示了古典芭蕾男女技藝的全部華美表達。首席舞者在變奏與雙人舞里充分展現高超技巧,幾近完美的揮鞭轉、令人驚嘆的滯空跳躍,擁享觀(guān)眾震耳欲聾的歡呼掌聲。
劇情介紹
序幕
船舶失事:三名船員努力在風(fēng)暴中拯救他們的船只,但船還是沉了。
第一幕 第一場(chǎng)
岸邊
海盜首領(lǐng)康拉德和手下阿里、比爾班托被沖上岸。梅多拉和希臘姑娘們前來(lái)搭救?道卤幻范嗬钌钗,將自己海盜的身份如實(shí)相告。此時(shí),他們不巧遇上了巡邏的土耳其士兵,梅多拉和女伴古爾娜爾將康拉德等人巧妙隱藏,自己卻被士兵抓走,落入奴隸販子朗克德姆之手。此人與土耳其軍隊串通,在希臘沿岸劫掠。
第一幕 第二場(chǎng)
奴隸市場(chǎng)
朗克德姆在集市上拍賣(mài)戰利品,塞義德坐在貴賓位,為其后宮物色新寵。他一眼看上了古爾娜爾,隨即將她買(mǎi)下。古爾娜爾被帶下去,梅多拉被押進(jìn)場(chǎng),令塞義德眼前一亮并愿為之一擲千金。然而,一位陌生買(mǎi)家突然現身,梅多拉一眼認出那是喬裝的康拉德。塞義德驚愕不已,喝令對方表明身份。剎那間,康拉德和他的隨從們掀掉斗篷,現出全副武裝的海盜模樣。他們抱起梅多拉,擒住朗克德姆,奪路向海邊奔去。土耳其衛隊束手無(wú)策,塞義德暴跳如雷。
第二幕
希臘海島上的海盜老巢
海盜們?yōu)閺氖袌?chǎng)上掠得豐厚戰利品并救下年輕女子而歡呼雀躍,隨即起舞慶祝。梅多拉與康拉德及其摯友阿里共舞,眾海盜看得心花怒放。其余女孩懇請梅多拉向康拉德求情,讓她們返鄉?道伦罱K同意,比爾邦托等一眾海盜卻執意要留下這些女子?道聭B(tài)度堅決,梅多拉遂帶著(zhù)姑娘們向岸邊走去。朗克德姆將這一切看在眼里,提出以自由為交換,獻給比爾邦托一瓶迷藥,施用后會(huì )令人昏睡。迷藥被撒在花束上,由不知情的梅多拉送給康拉德,以感謝其俠義之舉。朗克德姆趁機再度擄走了梅多拉。
第三幕
塞義德的宮殿
古爾娜爾集萬(wàn)千寵愛(ài)于一身,令塞義德對朗克德姆帶來(lái)的其他女奴統統失去了興趣。當朗克德姆押著(zhù)梅多拉現身時(shí),塞義德喜出望外,當即買(mǎi)下她,并在佳麗如織的花園里設宴相迎。忽有一隊神秘的僧侶出現在宮殿里,他們受邀參加晚禱。梅多拉認出那正是再次喬裝的康拉德與其手下;這一次,她真正逃出了塞義德的手心。
尾聲
在開(kāi)闊的海面上,海盜們與康拉德、梅多拉及他們的伙伴們揚帆起航,向著(zhù)新的冒險駛去。
演出團體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走過(guò)的歷程與歐洲編舞藝術(shù)發(fā)展史息息相關(guān)。18世紀至19世紀,舞團積累的芭蕾舞劇目都出自意大利和法國編舞家之手——他們應邀來(lái)俄國創(chuàng )作,同時(shí)也在學(xué)校執教。眾多歐洲編舞家中,法國芭蕾大師馬里烏斯·彼季帕尤為重要:他在劇院任首席芭蕾大師一職,創(chuàng )作生涯長(cháng)達近60年,期間他極大地發(fā)展了大芭蕾舞劇這一舞蹈形式——一種多幕劇目,劇情融合了精心編排的古典群舞場(chǎng)景、性格舞、類(lèi)型化壯觀(guān)場(chǎng)面和啞劇表演。直到今天,彼季帕及其學(xué)生列夫·伊萬(wàn)諾夫創(chuàng )作的《睡美人》《天鵝湖》《雷蒙達》等作品仍是舞團的“黃金家底”,是劇院的保留劇目。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涌現出大批明星舞者。迪亞吉列夫極具傳奇色彩的“俄羅斯演出季”將明星舞者們帶到歐洲。歐洲觀(guān)眾得以窺見(jiàn)俄國當時(shí)的前沿藝術(shù)。兩位出自馬林斯基劇院的編舞大師米哈伊爾·福金和喬治·巴蘭欽也登上國際舞臺。
隨后的艱難歲月里,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延續了自己的芭蕾“遺產(chǎn)”。劇院不僅保留了經(jīng)典劇目,更是推陳出新,創(chuàng )作了一批反映現實(shí)的新作品。其中列昂尼德·拉夫羅夫斯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成為“戲劇芭蕾”的標桿。此外,舞者的技術(shù)也躍升至全新高峰,加林娜·烏蘭諾娃、娜塔莉亞·杜金斯卡婭、康斯坦丁·謝爾蓋耶夫、娜塔莉亞·瑪卡洛娃、魯道夫·努里耶夫、尤里·索洛維耶夫等舞者的盛名傳遍世界。
20世紀七十年代以后,舞團與國際編舞潮流全面接軌,羅蘭·佩蒂、莫里斯·貝嘉、喬治·巴蘭欽、約翰·諾伊梅爾、韋恩·麥克格雷格等新芭蕾風(fēng)格出現在馬林斯基舞臺之上。新芭蕾作品與古典精粹一道成為今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近三百年歷史的舞團繼續煥發(fā)極強的生命力。
主創(chuàng )
安德里安·法捷耶夫
2008年被授予“俄羅斯功勛藝術(shù)家”稱(chēng)號;1995年摘得俄羅斯圣彼得堡瓦加諾娃國際芭蕾舞大獎賽桂冠;1998年榮獲波羅提卡大獎;2000年因在《彼得魯什卡》中成功飾演同名主角以及在《珠寶》中的獨舞表現而獲頒圣彼得堡最具聲望的戲劇大獎“金索菲特獎”(“最佳芭蕾角色”組);2008年因出色演繹克里斯多夫·威爾頓創(chuàng )作的《四人舞》再度榮獲該獎(“最佳芭蕾團體”組);2000年被《芭蕾》雜志授予“舞蹈之魂獎”(“新星”組);2006年榮獲意大利波西塔諾萊奧尼德·馬辛舞蹈藝術(shù)獎。
安德里安·法捷耶夫出生于俄羅斯列寧格勒,1995年畢業(yè)于瓦加諾娃芭蕾舞學(xué)院,師從韋林·謝苗諾夫。1995至2011年以舞者身份在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工作。
他曾在眾多芭蕾舞劇中飾演主要角色,如:《仙女》中的詹姆斯、《吉賽爾》中的阿爾布雷赫特和農夫雙人舞、《天鵝湖》中的齊格弗里德王子、《舞姬》中的索羅爾、《睡美人》中的德西雷王子和藍鳥(niǎo)、《海盜》中的阿里和奴隸販子蘭克德姆、《花神的蘇醒》中的西風(fēng)之神、《堂吉訶德》中的巴西利奧、《巴赫奇薩拉伊的淚泉》中的瓦斯拉夫、《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羅密歐等;還曾演繹過(guò)米哈伊爾·福金的《仙女們》、《玫瑰花魂》和《彼得魯什卡》(飾同名主角);喬治·巴蘭欽的《阿波羅》、《C大調交響曲》(第一樂(lè )章)、《柴科夫斯基雙人舞》、《珠寶》(“綠寶石”、“紅寶石”、“鉆石”)、《柴科夫斯基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又名《芭蕾帝國》)、《蘇格蘭交響曲》;羅蘭·佩蒂的《年輕人與死亡》;哈拉爾德·蘭德?tīng)柕摹毒毩暻贰?br /> 2001年,約翰·諾伊梅爾為他量身打造了芭蕾舞劇《空頁(yè)之聲》,他出演男主角。作為客座獨舞演員,他曾與意大利羅馬歌劇院芭蕾舞團、德國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德國柏林國家芭蕾舞團以及日本國家芭蕾舞團合作。安德里安·法捷耶夫自2011年起擔任俄羅斯圣彼得堡州立模范芭蕾舞團(又名:雅各布森芭蕾舞團)藝術(shù)總監,并于2024年起出任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藝術(shù)總監。
演出信息:
時(shí)間:2025.10.13-10.14
票價(jià):280元、380元、580元、780元、880元、1080元、1280元、1580元
演出場(chǎng)館:北京市 |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